改革開放以后,百業興旺,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紅木家具行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明清時期紅木家具是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尤其是黃花梨和紫檀家具,更是上層社會的專用品。明清家具在制作時,融合了統治者、文人、藝術家的思想和工匠們的智慧,具有時代特質,它既是家具又是藝術品,和京劇一樣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受到了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隨著時代進步,使用紅木家具不再是誰的專利,只要喜歡便可擁有。
陶然居紅木家具是改革開放以后第一批建廠生產紅木家具的企業之一,有著三十多年的歷史,董事長葉雙陶先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青年時期就勤奮好學,從八十年代開始學習木工,也經營過明清時期的黃花梨和紫檀家具,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修復和仿制明清家具,從最初的平房作坊到如今的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里不斷探索,帶領全廠木工研究、推敲傳統技法和榫卯結構,苦練內功,把每件家具都當成藝術品來設計和制作,正是這份認真,讓陶然居品牌一路走來獲得了很多榮譽,尤其是在2017年榮獲了“河北省名牌產品”的稱號,如今“陶然居制”的紅木家具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京作紅木家具的發展。
葉雙陶,1959年生于河北大城,1993年創建了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中國大城京作古典家具行業的領軍人物,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木工技能大賽國家級評委,鑒定老家具的民間大家,紅木家具學者。
榫卯結構是紅木家具制作的靈魂,為了使古老的榫卯結構不被遺失,把榫卯結構發揚傳承發展下去,葉雙陶自2014年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整理、查看相關史籍資料,主編了《中華榫卯》——古典家具榫卯構造之八十一法,由林業出版社出版。書中較為系統地展示了古典家具中常用的81種榫卯結構,同時還展示了當代實用的40套家具,通過圖片將其拆解,讓讀者更為直觀地了解其內部榫卯結構,具有極高的學術參考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